Home    Alioth Knowledge Center    How to Select Liquid Sterilizing Filters? Your Ultimate Guide Awaits

How to Select Liquid Sterilizing Filters? Your Ultimate Guide Awaits

 

在生物制药领域,液体除菌过滤是保障产品无菌性的核心环节。面对复杂的工艺需求,如何选对过滤器,既避免产品损耗,又确保合规性与成本效益?本文为您梳理液体除菌过滤器的选型全攻略,助您破解过滤难题,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的安全放大

 

液体滤器选型基本流程

整体从参数设计到工艺可行性,先根据工艺需求选择满足物理化学性能的滤膜、再进行小规模试验科学验证膜面积,最后适配定向优化的滤器形式。

 

膜材质+孔径:科学匹配工艺需求

材质选择三要素

· 物理耐受性过滤膜的物理性质主要体现在工艺要求的温度或者压力条件下,过滤膜结构和过滤器性能的稳定性。比如高温高压环境?需参考供应商产品手册或者验证文件,确认过滤膜的最高耐受温度工作压差范围(例如艾里奥斯Alipore® DHC高通量除菌级亲水PES筒式滤芯-物理耐受性见下图,基本覆盖和满足生物制药实际使用工况和要求范围)。

 

· 化学兼容性:过滤膜的化学兼容性,是指在接触液体时滤器可能发生变形、溶解、析出或者强度改变的情况。例如亲水PVDF怕有机溶剂?PTFE疏水难过滤水相?极端工艺下应根据溶剂类型选择适配膜材。

 

· 低蛋白吸附:另外还需评估膜材质吸附性,高分子滤材的游离化学键可与产物发生吸附效应,致滤液有效成分流失。例如胶原蛋白、抗体等高附加值产品,推荐低吸附的PVDF或者表面改性PES膜,避免收率损失。

 

· 如果使用辐照后或准备辐照灭菌的囊式滤器,还需考虑膜材和滤器是否能耐受伽马射线辐照。

 

常见的几种液体过滤膜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参考

滤膜孔径及截留能力

除菌级过滤器的核心标准为截留效率(≥107缺陷短波单胞菌/cm²,依据PDA TR26报告),选型需匹配孔径特性:

 

• 0.1 μm(支原体清除,用于培养基过滤)

• 0.2 μm(常规细菌截留,终端除菌/缓冲液/中间品过滤)

• 0.45 μm及以上(预过滤保护,降低微生物负荷或颗粒物拦截)

• 例如高粘,高浓,杂质含量较高料液(通常为血清,胶原蛋白等),一般建议搭配预过滤器(如0.65-5 μm),保护终滤膜载量。

 

面积+成本:实验验证与放大策略

缩小规模实验,锁定最优面积

1. 载量测试:小规模料液较少的时候一般选择恒压试验(Vmax),基于孔隙逐渐堵塞模型的函数,高效膜筛选方法,确定放大过滤器尺寸面积。

 

• 测试全程恒压

• 测量并记录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 计算Vmax并生成用于大规模的滤器面积

 

试验装置如图所示: 

2. 安全系数:放大时通常会叠加20%~50%面积冗余,覆盖批次差异,规避堵塞风险。

 

成本平衡

· 膜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中途堵塞,代价高昂的批次报废。

· 膜面积过大:降低生产风险,耗材成本上升,可能收率损失。

· 黄金法则:通过实验数据模型,计算总成本最低点,兼顾效率与效益。

 

过滤器选材需与面积评估同步开展:材质初筛常获多候选组合,需结合小试对比通量与载量,精准锁定最优方案。

 

滤芯形式    

过滤器按外观构型可分为两类:筒式滤芯和囊式滤器,根据不同行业和实际工艺需求选择,如图:

筒式滤芯 VS 囊式滤器

 

接口+流向:不可忽视的细节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接口形式的影响,囊式过滤器的接口有多种形式,比如法兰接口、倒刺软管接口等等。

 

· 接口匹配:法兰、软管倒刺,选型需贴合管道设计,降低压差损耗。

· 安装方向:垂直管道用平行接口,水平管道用垂直接口,减少湍流干扰

 

总结

液体除菌过滤器的选择,是技术+经济性的综合考量。从材质匹配、实验验证到装置优化,每一环都需根据实际料液和工艺进行选择。

 

我们的服务:提供从小试工艺开发放大生产验证的一站式过滤解决方案,定制化适配您的产品特性与预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