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部分人成了“杨过”,来梳理下新冠的基本盘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防疫物资又成了紧俏货,国内各地出现了防疫口罩、抗原、酒精等物资的疯抢,当然还有新晋网红的退烧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个月不到,在奥密克戎BA.5株R0高达18.6的传染率下,羊群比寒流来的更加凶猛,能挺进决赛圈的选手肉眼可见的减少。在“后疫情时代”,大部分人都阳过后,我们冷静下来看看新冠的基本盘,未来要如何走?
新冠病毒变异简史:从Alpha到Omicron
新冠病毒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以来又一次最为严重的全球流行病,作为一种RNA病毒,非常容易遗传进化,目前主要有五种变异株。

国内最开始是2019年12月,在武汉发现的野生型新冠病毒。20年9月,英国发现变体Alpha,传播能力、致死率和重病率均有所提高。12月南非发现变体Beta,即在Alpha基础上又叠加了一个同样具有免疫逃脱能力的K417N,其一针疫苗有效性从85%下降至16.9%。
21年1月,巴西发现变体Gamma,传播力和致死能力强化2-4倍。随后3月,英国发现变体Delta超级毒株,传播力比Gamma强化了97%,迅速占领全球。11月,博茨瓦纳发现变体Omicron,随后,奥密克戎成为席卷全球的主要毒株,其对支气管的攻击性更强,传播性更强,免疫逃逸能力也超越Beta。
但好消息是,随着病毒的变异,奥密克戎的致病力和致死性远弱于前期所有毒株,大部分感染者为轻症,其致死率已降低至1‰之下,只有流感的九成,新冠成为“大号流感”。

图表1:全球新冠毒株的变异及时间进程
阳过后无所畏惧?重复感染显著增加死亡率
奥密克戎整体后遗症风险更低,但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更强。根据2022年6月柳叶刀的一篇研究,在奥密克戎感染高峰期间的病例中,4-5%经历了长新冠,比德尔塔的8-10%低一半。然而,在2022年9月《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急性期后,一系列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风险将增加,即 “脑雾”,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认知和记忆障碍、周围神经障碍、精神障碍、脑炎或脑病等。
再感染导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在病毒流行期间,由于病毒遗传的变异性,导致对已感染过的毒株没有保护作用,患过的人再次感染的概率也在增加,根据22年12月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未重复感染者相比,重复感染将导致死亡风险增加117%,住院风险增加232%。此外,还增加了包括肺病、心血管病、血液病、糖尿病、胃肠病、肾病、精神疾病、肌肉骨骼病和神经疾病等后遗症风险,增加比率在60%-255%不等。而且,无论是否接种疫苗,这种风险增加都是显著的。

图表2:重复感染与未重复感染者的后遗症风险和疾病负担
数据来源:Nature Medicine
后遗症风险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与从未感染者相比,感染过1次,2次,3次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后遗症的风险分别增加37%, 107%, 135%,一年内的疾病负担也从109‰提升305‰。因此,对于未感染者仍然要遵循防疫守则,对于已感染过的人来说,需保持警惕降低重复感染风险。

图表3:未感染者与重复感染者的累积风险和后遗症负担
数据来源:Nature Medicine
新冠特效药都谁在研发?
不怪疫苗不给力,奈何病毒太能逃。疫苗是针对流行疾病非常有效的预防手段,但由于新冠病毒基因组中的适应性突变可以改变病毒的致病潜力,即使是单一的氨基酸交换也会极大地影响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能力。但国家仍然呼吁大家注射第三针甚至第四针加强,接种第四针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激活免疫系统,重获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高水平中和抗体。
疫苗的研发也从传统的灭活疫苗升级为基因工程苗,包括DNA/mRNA疫苗、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但目前仍没有实现战胜新冠,继续开发对抗多种新冠变体的疫苗至关重要。

图表4:国内企业疫苗研发进展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仅展示企业的研发管线,大学和医院除外)
数据截止12月
口服药国内研发进度可期。从眼下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市场来看,小分子是重点关注领域,中国的研发管线有10余个,但国内上市口服药仅有辉瑞的Paxlovid及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2款。考虑到辉瑞产能有限、定价较高以及供应链安全稳定等因素,国产新冠口服药仍将拥有巨大市场。按国产药一疗程定价300元算,国内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64亿,假设70%感染率,30%使用率,市场规模也将达到166亿元。
我们在8月的文章中也有提到,目前进展较快的包括君实生物的VV116、海正药业的法维拉韦,先声药业的SIM0417最早预计23年2月上市。

图表5:新冠口服药国内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ClinicalTrials,数据截止11月
Paxlovid指定仿制药生产商是否因此受益?当前,辉瑞新冠特效药的全球需求缺口庞大。据其年报数据,预计22年全年产量将达到1.2亿疗程。上半年Paxlovid销售额为96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到220亿美元,目前市场上仍供不应求,亟需提升产能。

22年3月,日内瓦药品专利池组织(MPP)与36家公司签署协议,允许生产辉瑞新冠口服药奈玛特韦片的仿制药,其中有5家中国药企,分别是上海迪赛诺、华海药业、普洛药业、复星医药、九洲药业。这些仿制药厂商至少要23年年中才能将产品向市场供应。首先该药是新药,还处于专利期,获许可的企业不一定都能仿制成功并量产。其次即便进入到辉瑞原研药供应商名单,也不一定会获得大规模订单,最终辉瑞可能只选其中两三家作为供应商。
随着Paxlovid放量,国内指定生产商及部分CDMO企业都有望因订单增加迎来业绩增量,但并不会呈现像新冠检测试剂或者疫苗那样爆发式的集体强劲势头。如博腾股份年初就获得辉瑞公司收到辉瑞的6.81亿美元订单,2022年新冠特效药给国内CDMO企业带来的产值增量将超过10亿美元。
未来如何走?或成大号流感,疫苗和药物需求逐渐常态化
新冠病毒仍在继续变异,并可能在将来数年甚至数十年内保持威胁,导致可能出现更具免疫逃逸能力的新的突变株。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产生更持久、涵盖广泛突变株的新冠疫苗、减少新冠病毒传播以及减少感染或重复感染人群的策略。还需要其他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减少重复感染的风险及其不良健康后果。

在2022年上半年重磅药中,新冠相关的药物就占据三席,辉瑞的疫苗Comirnaty成为新药王,半年销售额221亿美元,贡献了辉瑞41%的营收。Modena的疫苗Spikevax紧随其后,Paxlovid排名第六,可见这种大流行病给行业带来的短时间的业绩爆发。

图表6:2023年全球畅销药TOP10预测
数据来源: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23年1月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将开会讨论新冠不再构成全球卫生紧急事件的判断标准,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也将其正式更名为 “新冠病毒感染”,并从明年1月8日起,解除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乙类乙管,此举标志着三年的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
随着接种率的提高,未来对疫苗接种的需求热度将逐渐“消退”,2023年重磅品种预测中,新冠相关药物虽然销售额可能同比有所下降,但在全球畅销药中仍然名列前茅。国内的疫苗增长趋势也将渐缓,而国产新冠药物有望提升市场容量。
